2014年,一方面,第三方國有檢測機構改革雷聲轟隆隆。另一方面,新建實驗室、擴建實驗室的消息不絕于耳,不論是跨國機構,還是國內的機構的并購、大筆投資新建。往往忽略了新“入侵者”的身影,下面就給大家簡介下這些不容忽視的“入侵者”。
企業(yè)自有實驗室轉型進軍第三方檢測市場
云南白藥集團投資2000萬元建立第三方檢測實驗室
云南白藥集團投資2000萬元建成檢測公司,據稱已通過了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實驗室認可、中國計量認證(CMA)計量認證等多項認證,主要從事食品、藥品、化妝品的檢測,標志著云南白藥集團正式進軍第三方檢測市場。
多家電子行業(yè)企業(yè)進軍第三方檢測市場
據了解,多家大型電子企業(yè)把自建的品控質檢實驗室開放出來,投入到第三方檢測市場。這些實驗室大多已經獲得了國家相關實驗室的認可。長期的質量內控需要,實驗室硬件配置和人員管理都有一定的基礎,設備投資少則幾千萬,多則過億。如富士康集團,在此就不列舉了。
儀器廠商進軍第三方檢測市場
雖然中國儀器市場的“大蛋糕”比十年前大了很多,但儀器廠商們顯然已經不滿足于此,多家儀器廠商已經開始涉足第三方檢測領域。近三年左右,普析通用、聚光科技、鋼研納克、廈門???、先河環(huán)保之等儀器公司或新建或擴建檢測公司,紛紛涉足到第三方檢測市場。日本儀器公司島津2006年在中國成立檢測公司,進入中國第三方檢測市場。
高校實驗室拓展校外檢測市場
高校長期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累積了大量的儀器設備,目前大部分主要是滿足校內教學和科研需求。但近年來身處金字塔的高校實驗室或多或少跟社會企業(yè)有了接觸或合作。據了解有部分高校已經開始公司化運作,想抓住第三方檢測的社會化服務商機。當然,也有人評價高校的這一行為是不務正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