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別人,老L更擔心自己的狀態(tài),人到中年的他近來也時常因為客戶和領導的刁鉆苛刻沒少吃苦頭,頭發(fā)也日漸花白。無數次老L忍不住想要發(fā)作,面對孩子興趣班的高額學費和銀行鐵打不動的催款短信,老L只能維系中年人的“職業(yè)性”,在微信群里機械地回復“好的,收到”。“我是不是也有抑郁癥了?”回想起最近越來越頻繁的心累、提不起精神、記憶力下降甚至被沒完成業(yè)績的噩夢驚醒,老L對此多少有些心有余悸。
我是不是應該去檢查一下?去哪里檢查,會不會被同事和家人知道?……要不,還是算了吧……
這個除了姓名都是取材于真實的事件講述到這里,老L的困境或許讓很多人都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事實上,老L已經開始意識到自己出現心理問題的征兆,并產生了尋求專業(yè)服務的念頭,這本應是改變發(fā)生的起點。然而,社會觀念對心理問題普遍的病恥回避態(tài)度,以及優(yōu)質心理服務資源的匱乏,讓很多像老L一樣的人,不知道接下來具體可以為自己做些什么。
這就是暫停實驗室想要改變的現狀。近日,數字心理健康品牌“暫停實驗室”所屬公司北京各色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由藍馳創(chuàng)投領投,老股東長嶺資本跟投的5000萬元A輪融資,也是心理健康領域的大筆投資之一。
“三合一”團隊背景鑄造
“科學內核+消費外殼”獨特基因
暫停實驗室的創(chuàng)始人兼CEO郭婷婷在求學期間,先后就讀臨床與心理治療與認知神經科學方向。在中科院心理所讀博期間,主要研究情緒調節(jié)的機制,即一個人為什么會產生負性情緒,做哪些事情會讓負性情緒緩解,以及這個過程中人的大腦會發(fā)生哪些活動。在設計研究方案的過程中,她一直在探索可以提升情緒調節(jié)效率的做法。
在研究之余,她也在互聯網上從事心理健康科普,并深切認識到國內心理健康服務的巨大缺口。在了解國外健康產業(yè)模式的過程中,她逐漸發(fā)現,研究和商業(yè)并不互斥。在健康醫(yī)療領域新興的研究型商業(yè)機構一方面可以開發(fā)產品服務于用戶;另一方面,用戶在使用產品時產生的真實世界數據也可以反哺產品的迭代,并推進該領域研究的發(fā)展。
和單純從事研究相比,將研究成果商業(yè)化,直接服務更多有需求的人顯然是更值得做的事情。這就是郭婷婷創(chuàng)立各色科技的原因。
各色科技的第一個產品叫各色DNA測試,又被昵稱為“個人說明書”:通過對先天基因、成長環(huán)境和現狀的全面解讀,去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自己。這個產品提供的數據洞察幫助郭婷婷團隊更了解自己的用戶——其中70%對未來感到迷茫,45%存在明顯的情緒壓力困擾。這成為他們想要自我探索的原動力。
“大部分人并不天然地具備在壓力中迅速復原的能力,壓力挫折又是每個人生活中都會必然遇到的狀況,這就是焦慮抑郁普遍高發(fā)的原因。但一個好消息是,就像健身可以鍛煉身體的機能,情緒調節(jié)和抗壓能力也同樣可以通過心理鍛煉來改善。所以,我們開始去開發(fā)更落地的,能夠減少情緒困擾的解決方案。”郭婷婷這樣說道。“暫停實驗室”這一品牌也應運而生。
暫停實驗室的定位是一個數字化“心理健身房”:給用戶提供一個旨在提升情緒調節(jié)能力的在線干預計劃,用戶按周期堅持練習,即可有效改善情緒困擾。
這些干預方案脫胎于循證心理治療,傳統(tǒng)多以真人一對一或一對多方式開展。但面對國內專業(yè)心理服務人員嚴重匱乏、服務費用高昂的現狀,郭婷婷和她的團隊想通過模式創(chuàng)新降本增效:“我們是比較少見的既心理科班出身,又具備科學傳播經驗和C端互聯網產品經驗的復合型團隊。這種背景塑造了暫停實驗室科學內核,消費外殼的獨特基因。”
心理健康大有可為,
暫停實驗室的干預效果已超越
國外頭部數字療法產品
團隊在暫停實驗室這條產品線的研發(fā)上下了大功夫。經歷2017年底到2018年底的干預方案設計,以及幾乎貫穿2019年全年的內測,研發(fā)團隊不斷根據反饋對干預方案進行迭代優(yōu)化,并逐步完善了用戶端交互體驗。一直到2020年5月,團隊認為暫停實驗室產品在有效性、依從性、留存率和推薦率等指標上均達到預期后,才開始對外推廣。
來到暫停實驗室的參與者在線報名后,需要首先完成心理健康狀態(tài)在線初步篩查評估,以確認現在的狀態(tài)是否適合使用數字化干預產品。對于目前處于嚴重心理障礙發(fā)作期的用戶,暫停實驗室依然會給出需要尋求進一步診斷和一對一干預的建議。“我們最適合普通人群和輕中度困擾用戶,在早期預防和阻止癥狀升級上可發(fā)揮有效作用。對于更嚴重的用戶,藥物依然是治療首選方案。當然,在征得醫(yī)生同意后,自助產品也可以作為輔助工具使用。”
隨后,系統(tǒng)會給參與者推送每日練習計劃,使用手機跟隨引導即可完成。每個計劃以25天為周期,每天大概需要20分鐘。參與者會先從基礎練習計劃開始。完成基礎計劃后,系統(tǒng)會根據用戶的狀態(tài)給出需要重復訓練或參與進階練習計劃的建議。
“我經常不知道怎么介紹暫停實驗室,因為做這件事情的人太少了。這是個新物種,可以把它看成是在線的心理健身房,有點像keep。大腦是具備可塑性的,只要你愿意花時間照顧它,也可以像身體一樣,通過每日系統(tǒng)練習提升機能,進而改善各種情緒問題,提升抗壓能力。”
由于產品經過了細致的打磨,暫停實驗室一經推出就獲得了廣泛認可——2020年底付費用戶數達到1萬,僅僅一年后的2021年底付費用戶數翻了三番,突破3萬。暫停實驗室從一開始就沒有采取免費或低價策略——首次參加暫停實驗室只需500-600元左右,并支持無限次復訓,相當于一次心理咨詢的價格。對于有長期情緒困擾的用戶來說,這是相當高性價比的選擇。“用戶值得享受專業(yè)的服務,同時愿意為專業(yè)服務支付合理的費用,我們要做的就是確保我們的專業(yè)有效。”郭婷婷表示。
暫停實驗室通過對參與者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和美國同類產品Happify數字療法的公開報告相比,在幾個關鍵指標上都明顯勝出。
在堅持率方面,Happify在一個療程內完成練習次數超過一定比例的用戶比例僅有9.76%。對比之下,暫停實驗室3.5萬參與者完整完成25天干預計劃的比率高達68%。其中首次參與者完成率63%,持續(xù)參與者平均完成率73%。
在改善效果方面,暫停實驗室也體現出優(yōu)勢。Happify在改善抑郁、焦慮、壓力等負面情緒的效應量(衡量變化程度的指標,效應量越大說明改善越大)大體在0.5左右。取決于不同的癥狀,暫停實驗室的效應量分布在0.73-0.91。整體而言,超過80%的參與者首個周期即獲得了困擾顯著改善。
其中,有45%左右用戶參與前存在中度以上的情緒困擾(焦慮抑郁量表分數在臨床線以上)。他們完成訓練后獲得了較大程度的改善,癥狀平均減分42%,基本接近一對一真人干預的程度。輕度困擾參與者改善程度為中等,癥狀平均減分25%。另外有10%~20%用戶參與前即處于心理完全健康狀態(tài),數據顯示他們的情緒調節(jié)能力和幸福感同樣明顯提升。
基于良好的效果,干預計劃的整體續(xù)費率達到42%,多期參與者平均每人完成74.7天干預(截至2022年2月)。有81%的參與者愿意把訓練推薦給其他人;同時,最近一年的新增用戶中來自自然流量或口碑推薦的比例達到53.5%。
這些成績的取得對于一個上線僅僅一年多、產品理念超前的產品來說著實不易。
為何效果如此顯著?
模式創(chuàng)新或是關鍵
事實上,不僅是happify,相比目前有公開效果數據報告的各類數字情緒干預產品,暫停實驗室的效果都明顯勝出。
科班出身的郭婷婷和她的產研團隊在過去四年的研發(fā)過程中,逐漸總結出數字化心理干預產品設計的四個起效要素,包括干預系統(tǒng),動力系統(tǒng),追蹤系統(tǒng)和真人支持系統(tǒng)四個部分。
干預系統(tǒng)即每天的訓練計劃。在暫停實驗室,有“跟隨音頻引導的練習”“情緒調節(jié)原理的知識講解”和“當天情緒的書寫梳理記錄”以及心理狀態(tài)評估等不同形式。這些內容的設計依據,是來自針對焦慮抑郁困擾的一線循證干預方案,如認知行為療法,接納承諾療法,正念認知療法和積極心理學。
不過,暫停實驗室并不是直接照搬這些方案,而是基于自己對心理干預起效核心因素的理解,原創(chuàng)性地構建心理干預過程模型(process-based),并據此設計每日練習模塊。例如,在一個基礎的25天干預計劃中,他們將起效機制歸納為“覺察、接納和行動”三個關鍵詞。
通俗來說,即先搞清楚當下自己的感受是什么,再逐漸學會承認和接受自己的體驗,最后找到接下來去行動的目標和方向。暫停實驗室認為,這一過程模型適用于跨診斷的廣泛情緒困擾干預。數據也有力地表明,方案對壓力引發(fā)的焦慮、抑郁、失眠等各種情緒困擾,均廣譜顯著起效。
動力系統(tǒng)包括了建立干預關系、行動日程設置、規(guī)則設置和激勵設置等各種增強用戶依從性的要素。
“其實心理干預的效果好壞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雙方關系的建立。我們叫無條件的尊重、真誠和接納。關系將直接影響到參與者的依從性。”為了與用戶之間建立信任的關系,暫停實驗室在很多細節(jié)都有關注。比如,用戶在任何自我暴露的環(huán)節(jié)都有隱私保護設置,從而讓用戶產生安全感。
除了初始關系建立之外,游戲規(guī)則也是影響依從性的重要因素。“我們會告訴用戶,這是一個習慣養(yǎng)成游戲,重要的并不是每天練習質量有多高,而是把這個習慣長期堅持下去。我們會盡可能幫助降低這個游戲的難度,設置必要的提醒,并提供每天和每個階段完成任務的直接激勵。其實很多情緒困擾者同時也有拖延困擾,而我們的完整堅持率有七成,經常有參與者告訴我,這是他唯一一個完整完成的線上練習。這里面其實應用了很多行為干預的科學原理。”郭婷婷介紹道。
追蹤系統(tǒng),即每個心理干預計劃的前后心理評估。“自我報告形式的專業(yè)心理量表還是目前最可靠的心理健康評估方式。這也是讓用戶更了解自己心理狀態(tài)的必要步驟,就像健身房的體測系統(tǒng)一樣。每個用戶都有自己的心理健康檔案,可以方便的看到自己長期練習效果,和每個時點的具體狀態(tài)。”
暫停實驗室獨特的“有真人指導的半自助模式”也是其效果顯著的原因之一。郭婷婷認為,一對一的傳統(tǒng)心理咨詢中來自咨詢師的共情、關注、傾聽,以及和咨詢師建立安全信任的關系都屬于心理咨詢的重要技術,也是干預起效的底層因素之一。因此,暫停實驗室的產品設計也盡可能把“人的要素”搬到線上。
“金字塔”體系與復合專業(yè)團隊的搭建邏輯——心理干預“人”最重要
基于國內心理干預人才奇缺的現狀,暫停實驗室也設計了類似“金字塔”的服務體系,以實現有限人才資源的效益最大化。最上層的專業(yè)人員是主創(chuàng)研究員,即練習計劃的設計者。他們和郭婷婷一樣,履歷均為臨床心理學碩博。他們會通過每周統(tǒng)一直播的方式回應參與者提問,并在這個過程中沉淀出用戶常見問題的標準化回復指南。
主創(chuàng)之下則是社群運營人員,由運營負責人以及數個通過考核的多期訓練資深用戶組成。他們接受主創(chuàng)培訓,并參照主創(chuàng)的標準化指南為用戶提供即時支持,及時回應各種練習困惑,并示范一種非評判的、支持性的態(tài)度。目前,每位運營人員可同時為 1000-3000 位參與者提供答疑支持。
除此之外,還有一對一客服小助手,主要針對用戶的非專業(yè)類操作問題給出即時支持。
這種金字塔的體系能夠讓用戶所有的問題都能夠很快回應,創(chuàng)造一種有安全感和支持性的干預環(huán)境。
“其實,干預是復雜的,里面最難的就是關系和動力。堅持行動,保證足夠的練習時間,才是干預起效最核心的要素。我們在敦促啟動、建立信任關系和及時支持方面的設計經過實踐證明,能極大提升堅持率。這也是暫停實驗室最獨特的部分。”郭婷婷表示。
獨特的模式設計背后是一個復合型的專業(yè)團隊。目前,臨床和互聯網是其最大的兩個團隊,員工人數各占1/3。這使其研發(fā)人員的比例占到了70%左右,研發(fā)驅動的背景十分明顯。
各色科技的創(chuàng)始團隊都來自中科院心理所和北師大心理學部,創(chuàng)業(yè)前接受了系統(tǒng)的學術訓練和臨床干預訓練。目前,已經發(fā)展出十余人的臨床碩博產研團隊,負責干預方案研發(fā)和干預機制數據研究。他們均為海內外知名臨床心理學院系科班出身的研究+干預復合型人才。
有意思的是,互聯網產品團隊多為親身從中受益的深度用戶轉化而來,致力于設計一套有助于健康習慣養(yǎng)成的游戲化機制,讓參與者更容易啟動這些對自己心身健康有益的事,并最終融入生活習慣。“我們的用戶因為認同公司文化以及產品價值選擇加入我們。我非常感謝他們,因為其中不少高階的人才是一般初創(chuàng)公司很難招到的。”郭婷婷這樣介紹道。
寫在最后
在完成5000萬元的A輪融資后,各色科技表示將通過持續(xù)的基礎研究和產品研發(fā)工作構建完整的數字化心理健康解決方案矩陣,繼續(xù)推動循證心理干預的大眾普及化。其中,將心理干預數字化是重要的一環(huán)。
目前,暫停實驗室產研部門也已經和北大、北師大及中科院心理所等國內頂尖心理學研究團隊展開合作,共同探索數字心理健康服務模式,促進臨床心理學基礎研究的應用轉化。
盡管如此,郭婷婷仍然認為,暫停實驗室會努力探索,將傳統(tǒng)一對一心理干預的過程中能夠被抽象總結標準化的部分實現數字化,形成數字療法;但如果其中有一些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可解釋性和標準化程度不夠高,也不能為了數字化而數字化,仍然需要人工介入。“畢竟,我一直認為,效果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