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4日,國務院印發(fā)《統(tǒng)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要求按照“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以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為核心,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支撐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服務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為導向,堅持“以一流為目標、以學科為基礎、以績效為杠桿、以改革為動力”的基本原則,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2017年9月,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印發(fā)了《關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名單中“雙一流”建設高校分為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其中又分為A類高校、B類高校)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共計140所高校。
復印報刊資料的選文,以學術成果為評價指向、以評價數(shù)據(jù)分析為基礎、以同行評議為主導方法、以對成果的價值判斷為依據(jù)。本報告基于復印報刊資料評文和轉載數(shù)據(jù),對這140所“雙一流”建設高校的轉載實力、不同類別“雙一流”建設高校轉載實力的差別、學科優(yōu)勢以及未入選“雙一流”建設項目的“潛力高校”等展開多維度的分析。
本報告采用復印報刊資料轉載量、篇均分、高轉載作者、高轉載期刊等幾方面指標進行分析,數(shù)據(jù)來自2016—2018年復印報刊資料的轉載論文數(shù)量及同行評議得分。論文得分采用歸一法處理后的相對得分,即每篇論文的原始評分除以本年度同類最高原始評分,因此論文的評分處于[0,1]區(qū)間,便于計算與比較。
一、“雙一流”建設高校的轉載分析
1. “雙一流”建設高校的轉載量占絕對優(yōu)勢,個別未入選高校潛力突出
2016—2018年,140所“雙一流”建設高校共被轉載論文20548篇,約占復印報刊資料每年轉載總量的57%,約占高校轉載總量的71%,具體見圖1。三年被轉載論文涉及高校940家,而“雙一流”建設高校的數(shù)量還不足被轉載高等院校數(shù)量的1.5%,可見“雙一流”建設院校在轉載數(shù)量上具有絕對優(yōu)勢。
圖1:“雙一流”建設高校三年轉載量占復印報刊資料轉載論文的比例
就平均轉載量而言,平均每所高等院校每年的轉載量約為14篇,而平均每所“雙一流”建設高校每年的轉載量約為48篇,“雙一流”建設高校是其3倍以上,也顯示出優(yōu)勢。
三年轉載總量排名前十的高校依次是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武漢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南京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復旦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和中山大學,都是“雙一流”建設高校,這十所高校三年的轉載量都在500篇以上,占“雙一流”建設高校三年轉載總量的近45%,顯示出領軍地位。
三年轉載總量排名前50的高校,有7所高校是非“雙一流”建設高校,即華東政法大學(26名)、上海師范大學(31名)、西南政法大學(35名)、浙江師范大學(38名)、東北財經(jīng)大學(42名)、山西大學(43名)和山東師范大學(46名),可稱之為“潛力高校”。其中華東政法大學和第25名的“雙一流”建設高校蘇州大學轉載量僅差2篇,實力非常接近。
2.一流大學建設A類高校的轉載數(shù)量和論文質量具壓倒性優(yōu)勢
表1展示了“雙一流”建設高校中,一流大學建設A類高校、B類高校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的年均轉載量和篇均分情況。一流大學建設A類高校的年均轉載量是B類高校的5倍左右,篇均分為0.860635,單篇文章的質量也最高,示范效應顯著。一流大學建設B類高校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的年均轉載量和篇均分差距不大,顯示這兩類高校的人文社科學術實力比較接近。一流大學區(qū)分為A、B兩類的初衷是推動B類高校正視差距、奮起直追,從復印報刊資料轉載情況看,B類高校和A類高校差距懸殊,任務艱巨。
表1:不同類型的“雙一流”建設高校的年均轉載量和篇均分
3.高轉載作者聚集于少數(shù)“雙一流”建設高校
機構科研力量的評價中,尖端力量與學術帶頭人的作用非常明顯。我們以復印報刊資料的高轉載作者作為該學科領域的重要科研力量評估指標,分析“雙一流”建設高校的分布情況。報告選擇在2016-2018年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篇數(shù)不少于5篇,或在小學科中(三年總轉載量低于500篇,視為小學科)轉載篇數(shù)不小于3篇的論文第一作者,作為復印報刊資料高轉載作者,共篩選出來自高等院校的高轉載作者397位。
這些作者中有356位來自51所“雙一流”建設高校,占高等院校高轉載作者的89.67%。表2展示了擁有高轉載作者數(shù)量位于前十名的“雙一流”建設高校,這10所高校均為一流大學建設A類高校,均至少擁有15位高轉載作者,共擁有高轉載作者247位,占到“雙一流”建設高校全部高轉載作者(356位)的69.38%。
表2:高轉載作者數(shù)量排名前十的“雙一流”建設高校
4.高轉載期刊對“雙一流”建設學科的整體支撐力度不足
“雙一流”建設高校主辦期刊是高校傳播交流科研信息的基本平臺和引領學術方向的窗口,其質量也是衡量“雙一流”建設高校人文社科學術實力的重要標準之一。報告選擇在2016—2018年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篇數(shù)不小于9篇且每年轉載均不少于1篇的期刊,作為復印報刊資料高轉載期刊,共遴選出高校主辦期刊383種。
其中,“雙一流”建設高校(包括其所屬機構)主辦的高轉載期刊為213種,占高校高轉載期刊總數(shù)的55.61%。 “雙一流”建設高校的期刊支撐力度不一。擁有高轉載期刊最多的為中國人民大學,有16種,無高轉載期刊的“雙一流”建設高校為55所,占“雙一流”建設高??倲?shù)量的39.29%。表3中展示了擁有高轉載期刊數(shù)量最多的前十名“雙一流”建設高校共11所,均至少擁有5種高轉載期刊。其中,華中師范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和湖南師范大學是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其余均為一流大學建設A類高校。
表3:高轉載期刊數(shù)量排名前十的“雙一流”建設高校
以表3中兩所一流大學建設A類高校(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和兩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中國政法大學、湖南師范大學)為例,來說明高校主辦期刊對其學科建設的支撐力度。中國人民大學的14個“雙一流”建設學科中,9個學科都有高轉載期刊相對應,法學、社會學、中國史和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都有兩種及以上期刊,如中國史有《清史研究》《國學學刊》《中共歷史與理論研究》三種期刊,支撐力度最大。北京師范大學的教育學有 《比較教育研究》《教育學報》《教師教育研究》《教育經(jīng)濟評論》《中國教師》5種期刊相對應,已經(jīng)深入到學科的具體研究領域;心理學有《心理發(fā)展與教育》;中國史有 《史學史研究》;中國語言文學、語言學、戲劇與影視學還未有高轉載期刊相對應,前兩個學科屬于有期刊但未入高轉載期刊,戲劇與影視學仍沒有對應期刊。中國政法大學和湖南師范大學的“雙一流”建設學科都只有一個。中國政法大學的法學有《比較法研究》《政法論壇》《行政法學研究》等相對應,支撐力度大。而湖南師范大學的外國語言文學沒有高轉載期刊支撐,現(xiàn)有的《中國文學研究》和《古漢語研究》都屬于中國語言文學類,其《外國語言與文化》不屬于復印報刊資料高轉載期刊。
二、“雙一流”建設學科的轉載分析
1.中國史
(1)北京大學的轉載數(shù)量高居首位
近三年被復印報刊資料轉載的中國史論文共1870篇,涉及323家機構,其中73所“雙一流”建設高校共轉載中國史論文1150篇,占全部中國史論文的61.50%。
“雙一流”建設學科中包含中國史學科的高校有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和復旦大學,均為一流大學建設A類高校。這四所高校正是近三年復印報刊資料中國史轉載量排名前四的高校,共轉載305篇,占轉載高校中國史論文總量的21.45%。如表4所示,北京大學被轉載量最高,有90篇。
表4:“雙一流”建設高校中國史的轉載情況
(2)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的研究力量最為集中
這四所高校的所屬機構轉載情況見表5。從中可以看出,這四所高校的歷史學院/系都是轉載中國史論文的主力軍,轉載論文數(shù)量的占比都在50%以上。在四所高校中,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轉載中國史論文的數(shù)量和占比最高,為69篇,占到80%以上,這說明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的中國史研究力量相對最為集中;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轉載中國史論文的數(shù)量和占比最低,35篇論文,剛超過半數(shù)。北京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史轉載論文涉及的所屬機構數(shù)量最多,說明中國史研究力量相對分散。對于中國史論文轉載貢獻較大、占比超過10%的所屬機構還有復旦大學的歷史地理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的國學院和清史研究所、北京大學的考古文博學院。這四所高校所屬機構轉載量排名分列2、1、6、5位,第三、四位分別是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和華東師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中山大學歷史學系和華中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與第六名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的轉載量相同,體現(xiàn)出這幾所高校的所屬機構在中國史研究方面也具備一定的優(yōu)勢。
表5:“雙一流”建設高校中國史所屬機構的轉載情況
(3)未入選一流學科的南開大學等三所高校潛力凸顯
近三年在中國史學科轉載表現(xiàn)突出的還有南開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和南京大學,轉載量都在50篇以上。尤其南開大學,近三年轉載總量為66篇,比入選“雙一流”的復旦大學僅少1篇,其歷史學院是南開大學中國史論文轉載的主力,共轉載了58篇。華東師范大學近三年中國史轉載為63篇,其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轉載比例最大,占到了88.89%。南京大學共轉載了50篇中國史論文,但研究力量相對分散,歷史學院、政府管理學院均占據(jù)一定比例。
2.教育學
(1)兩所“雙一流”建設高校與轉載排名吻合
近三年被復印報刊資料轉載的教育學論文共3712篇,涉及749家機構,其中88所“雙一流”建設高校共轉載教育學論文1890篇,占全部教育學論文的50.92%。
“雙一流”建設學科中包含教育學學科的高校有北京師范大學和華東師范大學,都是一流大學建設A類高校。這兩所高校正是近三年復印報刊資料教育學轉載量排名前二的高校,轉載量依次為302篇和293篇,共占教育學高校論文轉載量的19.48%。
(2)北京師范大學和華東師范大學的教育學部彰顯集聚優(yōu)勢
這兩所高校的所屬機構轉載情況見表6,其教育學部轉載論文數(shù)量在該校的占比都在85%以上,呈現(xiàn)出校內教育學優(yōu)勢的高度集聚態(tài)勢。這兩所高校的突出特點是整合校內教育學相關資源,成立了教育學部,使其在教育學中的優(yōu)勢集聚效應更為明顯。
表6:“雙一流”建設高校教育學所屬機構的轉載情況
(3)二級學科中教育學原理轉載量占比最大
如圖2所示,北京師范大學和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轉載文章所涉及的二級學科共有9個,其中教育學原理被轉載文章最多,轉載量都在100篇以上,占各自教育學轉載總量超過40%,這與教育學原理作為教育學中的基礎學科、為其他二級學科提供理論觀點和思想方法有關。除了教育學原理,北京師范大學在高等教育學、比較教育學、教育史方面的優(yōu)勢更為明顯,華東師范大學的優(yōu)勢則體現(xiàn)在學前教育學、職業(yè)技術教育學方面。特殊教育學方面,僅有華東師范大學有少量轉載。
圖2:“雙一流”建設高校二級學科轉載情況
(4)北京師范大學轉載論文中跨學科研究論文占比最高
復印報刊資料轉載的教育學論文中,跨教育學二級學科論文的比例為5.60%。高等教育學與比較教育學、高等教育學與教育史、教育學原理與課程與教學論、教育技術學與教育學原理之間的交叉研究論文中較多。北京師范大學的跨高等教育學和比較教育學的文章最多,有13篇。北京師范大學的跨二級學科論文占比(5.63%)顯著高于華東師范大學(1.71%)。
3.政治學
(1)學科轉載總量前四所大學均入選“雙一流”
近三年被復印報刊資料轉載的政治學論文共1870篇,涉及222家機構,其中88所“雙一流”建設高校共轉載政治論文1314篇,占全部政治學論文的70.27%。
“雙一流”建設學科中包含政治學學科的高校有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清華大學、外交學院和華中師范大學。如表7所示,其中前4名均為一流大學建設A類高校,同時也位列復印報刊資料轉載量的前4位。另兩所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的外交學院與華中師范大學的政治學轉載總量排名也均靠前。而在政治學的復印報刊資料高校轉載量排序中,第5至8名分別為武漢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華東政法大學、南開大學,轉載量分別為67篇、58篇、45篇與42篇,表明其在政治學的學科中也有較強的科研實力。
表7:“雙一流”建設高校政治學的轉載情況
(2)北京大學的政治學研究力量相對分散
在入選的6所政治學“雙一流”建設高校中,中國人民大學與北京大學的所屬機構數(shù)量最多,分別為11和10個,而其余4所則為7或8個,表示這兩所學校的政治學研究機構更多,研究力量更分散。其中,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的轉載量集中在國際關系學院中,該院的論文轉載量占該校政治學轉載總量的70.41%,在6所高校中占比最高,表明其在本校中一枝獨秀。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的轉載量最多,但僅占該校政治學轉載總量的39.62%,在6所高校中占比最低,該校的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在政治學的轉載量也達到了39篇,表明所在高校的政治學研究力量呈現(xiàn)雙雄并立的局面。
(3)中國人民大學在政治學各二級學科中均優(yōu)勢明顯
政治學轉載文章所涉及的二級學科一共有7個,分別為國際關系、國際政治、外交學、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政治學理論、中外政治制度、中共黨史。入選政治學的6所“雙一流”大學在各二級學科上的轉載文章數(shù)量展示如表8所示。
表8:“雙一流”建設高校政治學二級學科轉載情況
表8還顯示,在二級學科的橫向比較中,中國人民大學在全部7個二級學科中轉載量均最多,也表明其在政治學研究中的實力。縱向上從各“雙一流”建設高校內部來看,北京大學在政治學理論與國際關系方面轉載文章較多,在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較少。清華大學在政治學理論中轉載文章較多,同樣在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較少。復旦大學在政治學理論、國際關系、中外政治制度中轉載文章具有優(yōu)勢。外交學院的國際關系與外交學研究力量相對較強。華中師范大學在中外政治制度方面相對突出。
(4)“雙一流”建設高??鐚W科研究成果居多
政治學的二級學科交叉研究較多,共有230篇轉載文章,占“雙一流”建設高??傓D載量的44.42%。交叉研究可分為兩類:一類為國際關系、國際政治、外交學,共轉載文章196篇;另一類為政治學理論與中外政治制度,共轉載文章34篇。此外,國際關系、國際政治、外交學三個二級學科之間的交叉關系較強,其中國際關系與國際政治交叉轉載83篇,國際關系與外交學交叉轉載84篇,三者交叉29篇。
4.工商管理
(1)轉載突出高校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占比較低
本報告將“雙一流”建設高校中涉及“工商管理”和“商業(yè)與管理”的,均歸入工商管理學科進行統(tǒng)計分析。
近三年被復印報刊資料轉載的工商管理論文共2503篇,涉及371家機構,其中106所“雙一流”建設高校共轉載工商管理論文1494篇,占全部工商管理論文的59.69%。
“雙一流”建設學科中包含工商管理學科的高校有中國人民大學、中山大學、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北京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均為一流大學建設A類高校。表9中的前4所入選大學是“雙一流”建設學科中含有“工商管理”的,而后2所入選大學是“雙一流”建設學科中含有“商業(yè)與管理”。
表9:“雙一流”建設高校工商管理的轉載情況
而復印報刊資料工商管理學科的高等院校轉載數(shù)量排名顯示,前五名分別為中國人民大學(123篇)、武漢大學(72篇)、南開大學(70篇)、中山大學(67篇)、東北財經(jīng)大學(56篇),其中中國人民大學和中山大學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分列第1與第4名,武漢大學、南開大學、東北財經(jīng)大學雖然在復印報刊資料轉載中表現(xiàn)不俗,但未能入選工商管理“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顯示出工商管理學科中入選一流學科的潛力高校較多。
(2)“雙一流”建設高校學科研究力量集中度較高
工商管理學科每所“雙一流”建設高校中,統(tǒng)計分析轉載數(shù)量最多的所屬機構,其中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清華大學經(jīng)濟管理學院、中山大學管理學院位列前三,轉載文章數(shù)量分別為86篇、30篇、30篇。表10中,各“雙一流”建設高校內部轉載最多的所屬機構占本校工商管理轉載總量的比例,均超過40%,說明各學校在工商管理學科的科研力量集中均較高,而占比前三名是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分別為91.67%、63.83%、63.83%,學科優(yōu)勢集中度更為明顯。
表10:“雙一流”建設高校工商管理所屬機構的轉載情況
(3)“雙一流”建設高校二級學科研究力量各有所長
復印報刊資料轉載論文所涉及的工商管理二級學科共5個,分別為會計學、企業(yè)管理、技術經(jīng)濟及管理、旅游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6所“雙一流”建設高校在各二級學科上的轉載文章數(shù)量如表11所示。
表11:“雙一流”建設高校工商管理二級學科轉載情況
在5個二級學科橫向比較中,中國人民大學在二級學科會計學、企業(yè)管理數(shù)量最多,而清華大學在技術經(jīng)濟及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中占優(yōu),中山大學在旅游管理中轉載數(shù)量第一。縱向上從各“雙一流”建設高校內部來看,中國人民大學的企業(yè)管理非常突出,清華大學的技術經(jīng)濟及管理、企業(yè)管理的實力相對較好,中山大學的企業(yè)管理、旅游管理較有優(yōu)勢,而西安交通大學的技術經(jīng)濟及管理、企業(yè)管理是其長項。
在5個工商管理二級學科的交叉研究中,只有“企業(yè)管理”與“技術經(jīng)濟及管理”有交叉研究成果,但數(shù)量稀少,僅有6篇轉載文章,占6所高校工商管理學科轉載總量的1.92%,表明學科內部研究劃分清晰、交叉較少。
5.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1)“雙一流”建設高校轉載排名居前
近三年被復印報刊資料轉載的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論文共874篇,涉及145家機構,其中74所“雙一流”建設高校共轉載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論文569篇,占全部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論文的65.10%。
入選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的“雙一流”大學共3所,即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在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科的轉載文章數(shù)量排名中,分列第1、2、4名,排名居前。這3所大學共轉載文章196篇,占高等院校轉載文章數(shù)量的27.19%。
未入選該學科“雙一流”建設高校的大學但轉載數(shù)量排名前八的,分別為北京大學(第3名)、吉林大學(第5名)、上海大學(第6名)、南開大學(第7名)、中山大學(第8名),且前八名的轉載文章數(shù)量均超過20篇,顯示出較好的潛力。
(2)“雙一流”建設高校內學科優(yōu)勢院系呈一家獨大的格局
在入選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科的“雙一流”建設高校的3所大學中,武漢大學涉及復印報刊轉載文章的所屬機構數(shù)量最多,為8個,表明武漢大學在相關領域的研究力量有更廣泛的基礎,但其中轉載最多的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轉載量占該校同學科總量比例為88.89%;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在該校內部的轉載量占比也達到了82.35%;而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占本學校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總轉載量的占比最高,高達92.11%。這些數(shù)據(jù)顯示,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科“雙一流”建設高校的校內研究力量集中度非常高,均呈現(xiàn)一家獨大的態(tài)勢。
(3)“雙一流”建設高校二級學科優(yōu)勢高度互補
在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科中,復印報刊資料轉載文章共涉及3個二級學科,分別為檔案學、情報學、圖書館學。3所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大學的各二級學科優(yōu)勢如表12所示。
表12:“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二級學科轉載情況
表12顯示,從二級學科橫向數(shù)量看,中國人民大學在檔案學方面具有很大優(yōu)勢,而武漢大學在情報學與圖書館學中具有很大優(yōu)勢??v向上從各“雙一流”建設高校內部來看,中國人民大學在檔案學的轉載文章數(shù)量最多,圖書館學較弱;南京大學的情報學優(yōu)勢明顯,其他兩個二級學科較弱;武漢大學三個二級學科均有一定數(shù)量轉載,其中情報學、圖書館學相對較強。入選大學在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科的力量分布較為互補。
在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的二級學科中,交叉研究較少,只有圖書館學與檔案學有4篇交叉研究文章被轉載,占入選高校總轉載量的2.04%。
結語
綜上所述,從復印報刊資料轉載的視角可以看出,“雙一流”建設高校的轉載量多、論文質量高、高轉載作者和高轉載期刊方面也表現(xiàn)突出,轉載實力要遠超非“雙一流”建設高校。在“雙一流”建設高校內部,一流大學建設A類高校的轉載實力又明顯優(yōu)于B類高校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一流大學建設B類高校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轉載實力基本相當?shù)罢呗愿摺?/p>
在中國史、教育學、政治學、工商管理、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5個學科中,“雙一流”建設學科高校在該學科的實力高低與復印報刊資料轉載情況基本一致,都名列前茅,反映了復印報刊資料的轉載數(shù)據(jù)在評估學術科研機構方面的價值。此外,報告還發(fā)現(xiàn)一些在復印報刊資料轉載中表現(xiàn)優(yōu)異而并未入選“雙一流”建設的“潛力高校”,同時,對“雙一流”建設高校所屬機構和二級學科的進一步分析,也顯示出各高校不同院系的力量強弱和學科優(yōu)勢所在,有助于建立高校及學科建設的動態(tài)調整機制、進一步優(yōu)化學術資源配置、改進高校學科發(fā)展戰(zhàn)略。
本報告只基于復印報刊資料的轉載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轉載論文只是反映高等院校人文社科研究能力的一個側面,主要立足于某一時間段的研究成果數(shù)量與質量的評價,并非是對科研機構綜合實力的全面展示。且限于篇幅,報告的每一部分只能選取部分研究結果進行闡述,難免掛一漏萬。希望通過這一視角揭示的發(fā)展現(xiàn)狀與規(guī)律,對人文社科工作者、相關管理部門有所啟發(fā)。報告不足之處,歡迎廣大讀者批評指正。